FPS游戏有哪些对现实枪战的误导?

满意答案1.看上去是换弹匣实际上是把换下来的再插回去
2.换弹切枪免拉栓
3.一些重型武器拿着/跑打还能健步如飞
4.屏幕显示的视角其实是人的嘴而不是眼睛(口塞摄像机)
5.腰射是可以精准射击的
6.不同口径子弹搞错
7.裤裆掏投掷物
8.闪光弹震撼弹的作用被过于夸大/缩小亦或是只能有闪没有震
9.手雷不分防御型和进攻型
10.手持机枪扫射是不可能压得住的,十几发就漂了更别说跑打
11.装了一堆毫无卵用的配件仅仅看着好看并不符合实际场景需求
12.有些掩体的可穿透性被过分夸大/缩小,比如有些游戏里你大狙甚至打不穿一块薄木板,而有些游戏冲锋枪可以穿砖墙
13.火箭筒的用途和操作具有误导性,老是用来炸人就算了,拿着就打不瞄一下,真就烫手啊
14.头盔的防御力被过分夸大(这个可以理解,防具嘛)
15.防爆盾的防御力被过分夸大/缩小(有的防爆玻璃的盾可以抗机枪扫半天,而有的金属重盾防不住几发机枪弹)
16.摸尸捡起来的是子弹,却被原力装到了弹匣里
17.爆炸装置的携带有问题,有的原力背在背上,有的卡腰上,有的干脆塞进异次元储存空间,这种东西应该有更好的保护和更好的防弹措施
游戏中: 吃鸡:四个人,从飞机上跳下来,落地伞包就没了,被打一枪吃个药就没事了,攻楼扔个手榴弹就能冲了,头盔竟然能防子弹正面射击,同是7,62口径,威力差距太大。 穿越火线:蹲着还能跳,三十的弹夹能装七十,手雷拉了还能装回去,踢一脚就能死,飞天,遁地,自瞄,透视,被队友扔雷不掉血。 使命召唤:呼吸回血大法就不用说了吧,不能探头,嗯,好像没了。 现实中:AK有效射程三百,但能在两百以内打到就不错了,打仗时,两枪战斗力就大损了,沙漠之鹰不是实用的枪,巴雷特能连发,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不少人总觉得打仗一定都是枪林弹雨,然而也有从战场回来之后一枪都没有打的人。这一点上绝地求生做得还算不错,因为有的人确实没有杀1个人就吃了鸡的,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活下来也要看运气成分的。
关于枪械的伤害力上,不同游戏在设定的时候对于武器的伤害设定值和实际战场上也有差别。这方面的知识,不少人是从军事书籍上看的,或者听摸过枪的人说的。真正的枪战发生,跑在战场上的每一个人就只是一个齿轮而已,战争是残酷与充满创伤的。
FPS的魅力在于体验,给想象的平台一个承载,你可以在里面尽情发挥。
类似于什么某些枪打头不死,被击中身体不影响移动等这些设定就不吐槽了,毕竟是游戏,这些设定不可避免。有一点就是,现实中没有拿着枪突突突一下射完子弹的。不给枪管冷却时间会极大的影响枪支的精准度和使用寿命。而且人的子弹也不够用。不少游戏里步枪都是30发子弹,后备90或120发。这个来源于现实。但游戏里常见的爆破模式,一回合才两三分钟。而现实中打仗,除非突袭,否则再怎么快也得几小时。如果像游戏里一样的射击频率。5分钟,子弹就没了。剩下几个小时干嘛?躺战壕里睡觉还是把枪当棍子跟敌人近战啊?
第一,狙击手互怼
现在除非是在城市里,否则发现狙击手第一件事就是呼叫我方炮弹、直升机、无人机、迫击炮打击,绝对不会搞单挑,你一枪我一枪对着射。
第二,被打伤了扔烟雾救人。
除非敌人死光了,绝对不允许冒着敌人火力线冲烟救人
另外你的战友也会第一时间尽量停止运动,一是装死规避火力,二是保全其余战友。这个时候一般你也无法判断战友死活。
第三,狙击枪不打头就不会轻易死。
这个误区最大,像巴雷特那种口径和威力的狙击枪,哪怕打的是手掌,也会瞬间让你手掌炸开,指甲和碎肉会像手榴弹弹片一样切进你的躯干,将你击伤。
第四,轻重机枪威力小、精度低。
其实轻重机枪基本上威力都不输步枪,精度上也很高,点射甚至可以当狙击枪使用,只是太重了不好操纵而已。张桃芳老英雄击杀的美国神枪手,当年使用的就是一只机枪
由于大部分轻机枪采用全威力弹而不是中间威力弹,所以像捷克式这种机枪的威力跟98K应该理论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捷克式轻机枪在射击时好比7杆98K一起射击....游戏中显然为了平衡机枪的地位削弱了攻击力。还有所谓霰/散弹枪的射程,理论上1发12G钢珠弹头的有效伤害距离最大为50米左右,更不必说猎鹿弹,所以游戏里的喷子大致可以理解为9mm小威力手枪弹装药加上一个截成手枪一样短的枪管,加一个扩散器(不知道有没有),便可以粗略达到10米开外挠痒痒的效果了...



